上周三开部门周会我差点原地爆炸—老板讲Q3用户增长策略时语速跟机关枪似的,我笔速根本跟不上,急得直翻录音回放,结果背景里同事敲键盘的声音、空调风声混在一起,老板的声音忽大忽小,用某知名转文字软件转出来的内容,把“用户留存率”写成“用户刘村绿”,把“活动预算砍10%”变成“活动预算看10%”,我盯着屏幕欲哭无泪—这哪是转文字,明明是“猜字谜”。
散会时朋友小夏拍了拍我肩膀:“试试听脑AI,我上周用它记客户会,比我自己写的纪要还全。”我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下了APP,结果这周开周会直接“真香”—
打开听脑,首页就三个按钮:“实时转写”“录音上传”“我的纪要”,我点“实时转写”,选了“中文-普通话”(后来发现还能选19种方言,比如四川话、粤语,甚至藏语),然后点“开始”,手机立刻进入录音状态。神奇的是,老板开口说“这周我们重点说Q3的三个目标”,屏幕上立刻同步出文字,而且自动标了“发言人1”;运营经理接话“用户增长的核心是提升留存”,马上变成“发言人2”—我中途偷偷点了“编辑发言人”,把“发言人1”改成“王总(老板)”,“发言人2”改成“李经理(运营)”,结束后再看转写内容,每句话都清清楚楚对应到人,连老板说的“小陆,你负责整理那三个客户案例”都标着“王总:小陆负责整理三个客户案例”,我当时差点拍桌子—这不是我平时记笔记最想要的“谁讲了什么”吗?
展开剩余78%更绝的是“智能会议纪要”功能。散会我点了下“生成纪要”,不到10秒,屏幕上跳出一份结构化文档:顶部是“会议主题:Q3用户增长策略讨论会”,下面分了“参会人员”“核心议题”“关键结论”“待办事项”四个板块。待办里居然自动把老板说的“小陆整理客户案例(本周内完成)”“运营部提交活动方案(下周三前)”“市场部对接KOL资源(本月底)”都列出来了,每条后面还标了责任人,甚至连“王总强调需控制活动预算在50万内”这样的细节都没漏。我盯着这份纪要,突然想起上周我花2小时整理的纪要—结构差不多,但比这少了3个待办事项,还漏了“预算控制”的细节!
那天我只用了2分钟就把纪要发给老板,他回复:“这次纪要很清晰,重点抓得准。”我趴在桌子上笑—这哪是我厉害,明明是听脑帮我“开了挂”!
后来我又试了更挑战的场景:上周和客户开英文沟通会,客户是印度裔,口音有点重,以前我得频繁打断“Sorry, could you repeat that?”,这次我提前在听脑里选了“实时转写+中英互译”。客户说“Our team needs to review the proposal by Friday”,屏幕上立刻跳出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“我们团队需在周五前审核提案”;他说“The delivery date should be postponed to mid-September”,翻译是“交付日期需推迟至9月中旬”—我一边听一边看文字,完全没漏信息,结束后直接把转写的中英文纪要发给客户,他回“Great summary!”,我心里偷偷比了个耶—要是以前,我得对着录音逐句翻译半小时!
还有一次和老家的同事开视频会,他说的是四川方言:“这个产品的售后问题你要盯紧点,不然用户要闹哦!”我怕别的软件识别错,特意用听脑试了“四川方言”模式,结果转出来的文字居然完全没错,连“闹哦”都准确标出来了。我同事开玩笑说:“这软件比我老婆还懂我的方言!”我翻了个白眼—可不是嘛,之前用某知名软件转他的方言,把“盯紧点”写成“丁锦典”,把“闹哦”写成“脑哦”,我差点把手机摔了!
说到降噪,我必须夸夸听脑的“双麦克风降噪”。上周我和同事在公司食堂讨论项目方案,旁边排隊打饭的声音、阿姨喊“打菜啦”的声音混在一起,我打开听脑的“实时转写”,同事说“我们可以把活动时间改到月末,避开国庆假期”,转出来的文字居然没杂声,连“避开国庆假期”这种小声补充都清清楚楚。后来我问客服才知道,听脑用了“主麦收人声+副麦抓噪音”的双麦设计,再加上算法智能降噪,难怪在嘈杂环境也能这么准!
还有次老板在会议室角落小声和我讲:“这个项目的预算要控制在50万内,别让财务那边有意见。”我以为录音会收不到,结果转写里清清楚楚—客服说这是“动态增益调节”,能实时监测声音大小,自动调整收音灵敏度,小声说话也能收进去。我当时想:这才是真正“懂用户”的设计啊!谁开会没遇到过老板小声说重点的情况?以前我得凑过去听,现在有听脑,稳得很!
用了快一个月,我还发现了几个“隐藏技巧”,必须分享给你:
技巧1:用“关键词提取”快速抓重点
上周开战略会,老板讲了40分钟,我点了下转写页面的“关键词提取”,立刻跳出“Q3预算”“用户增长目标”“渠道投放策略”“KOL资源”几个词,点每个词就能直接跳到对应的转写内容—省得我从头翻40分钟的记录,10秒就抓住重点!
技巧2:用“AI问答”追问细节
有次会上我没听清老板说的“合作方名字”,结束后我在听脑里问:“刚才会上提到的合作方是哪家?”AI居然从转写内容里找出“我们和XX科技的合作要推进”,直接回复我—比回放录音快10倍!
技巧3:用“AI创作”改内容
上周要把会议纪要写成给客户的邮件,我把纪要复制到听脑的“AI创作”里,输入“把这段纪要改成正式的客户邮件”,10秒就生成了一封结构清晰、语气专业的邮件:“尊敬的XX先生,您好!现将本次会议的核心结论与待办事项汇总如下:1. 贵司需在周五前审核提案;2. 交付日期推迟至9月中旬……”我只改了个称呼就发出去了,省了我半小时改写时间!
现在我用听脑快一个月了,最大的感受是:它不是“录音转文字工具”,而是“帮你把混乱信息变清晰的助手”。
以前我最怕开会—会后要花2小时整理纪要,还总漏重点;现在我反而盼着开会—反正有听脑帮我记,我能专注听内容,不用分心写笔记;
以前我怕和多语言/方言的人沟通—总怕漏信息;现在只要打开听脑,选好语言/方言,稳得很;
以前我整理录音转文字要反复校对—现在几乎不用改,偶尔有个别的词错了,编辑一下就行;
更重要的是,它让我从“记录者”变成了“参与者”—以前开会我光顾着记笔记,没精力思考;现在我能认真听老板讲的策略,偶尔插两句建议,老板都说“小陆最近思路很活跃”—这都是听脑给我的“自由”啊!
最后给你几个“亲测有效”的小建议:
1. 必开“发言人区分”:尤其是多人会议,转写时标清楚是谁说的,后续整理超方便;
2. 嘈杂环境开双麦克风降噪:食堂、咖啡馆、户外,亲测能把杂音“过滤”掉;
3. 多平台同步用起来:手机录的转写内容,电脑网页端能直接编辑—我经常在地铁上用手机录访谈,到公司用电脑改纪要,超顺手;
4. 别浪费“AI问答”和“创作”:遇到没听清的细节,直接问AI;要改内容(比如纪要变邮件、变报告),让AI帮你写,省时间;
5. 提前选好语言/方言:和客户开英文会、和老家同事开方言会,提前设置好,避免临时手忙脚乱。
对了,听脑的界面巨简单—我妈用了一次就会,首页三个按钮,根本不用学!
现在我逢人就推荐听脑,不是因为它“高大上”,而是它真的解决了我最头疼的问题—让“记录”这件事,从“负担”变成了“轻松”。
如果你也有开会记不住、录音转文字乱、多语言/方言沟通难的问题,真的试试听脑—相信我,你会和我一样,打开它就再也离不开!
发布于:福建省